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(上)
二谛与四谛的区别
- 二谛是见解的对境
- 四谛虽然也有见解对境的成分,但主要是以修持方法为重点
- 如果只知道人身难得、轮回痛苦的道理,往往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疑问:
- 我修这些到底能不能得解脱? 如何得解脱?修的是不是正法?
- 这些疑问一旦出来,由于没有闻思的智慧,自己就无法解决并由此产生困扰,从而成为修行的违缘。
- 智慧却可以帮助和鼓励我们,这些知识对于实修的人来说,是不可或缺的常识。
- 一、概述四谛的修法就是从出离心、菩提心开始
- 出离心让我们超越轮回,菩提心让我们在超越轮回后却不离轮回
- 这二者之间是否矛盾呢?
并不矛盾!如果没有出离心,不能超越轮回,我们就与六道众生无异,谁也没有能力去度化他人。
- 如果要超越轮回,就必须断除贪欲轮回的念头,但在超越之后,却不能脱离这个轮回世界。
“脱离”:得到涅槃后不度众生,只追求自己的解脱 举例:声闻缘觉
大乘佛法则要求超越却不能脱离轮回因为大乘菩萨不论是修空性、
无我或大悲心,其目的并不是要逃避轮回的痛苦,而是为了具有更强大的能力,
能够更有效、更完整地去利益众生,能够更无私地付出。
- 凡夫因为没有超越轮回,所以没有任何选择余地,他们身不由己地要流转轮回。
- 而大乘菩萨虽然超越了轮回,却自愿不离轮回,因为他们深知,
要度化众生就必须身处其中,因为在涅槃中并没有众生,
所以大乘菩萨不能脱离轮回。在这点上最重要的,是要将世俗谛与胜义谛分开来看。
何为四谛?
四谛:苦 集 道 灭
所有存在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种——涅槃和轮回,在这之间没有第三种存在可言。
轮回有它的因果,涅槃也有因果,两对因果加起来就是四谛,佛教的四谛就是以因果来解释轮回和涅槃。
不论是做人或做畜生,都有各自存在的因,既不是偶然,也不是造物主的安排,这个因叫做集谛。
而苦谛,就是轮回的果。
为什么取“谛”字呢?“谛”就是真实的意思。之所以称之为真实,是从圣者的角度而言的。
究竟有多少真实的东西呢?有四个轮回的因是集谛,果是苦谛;
涅槃的因是道谛,果是灭谛。
取与舍
- 舍:轮回的因(集)和果(苦)
- 取:涅槃的因(道)和果(灭)
弥勒菩萨在《宝性论》中,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来诠释四谛
二、广述
苦谛有四种行相:无常、痛苦、空性、无我。
- 苦谛就是轮回中一些不好的、不清净的现象
除了一些菩萨以外,没有一个有智慧的生命是自愿流转轮回的。
-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来的。
- 就是因为由业力而产生了烦恼的缘故。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呢?因为业力。造业,有了业和烦恼
- 所以要认识苦谛并非出于好奇,而是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
就像医生为了治病而去观察、分析病的来源一样,认识苦谛就是为了能断除它,具体的方法,就是先要找出我们流转轮回的原因。
- 凡夫流转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执-产生贪嗔痴
- 佛教虽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,但却认为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我执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。
- 如果我们不想再继续走轮回的路,就必须先将此魔消灭,之后才能过得自由自在,不再受到它的扰乱。
- 出离心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一些比较粗大的问题
- 再由世俗菩提心来解决较细的枝节
- 最细微的我执,唯有无我和空性的修法才能尽除
- 所以四种行相必须有无我和空性 -无常与痛苦这两个行相能让我们生起出离心
- 无我与空性则让我们有无我的见解-世上究竟的真理只有一个 -能彻底推翻这些执著的方法,就是出离心、菩提心,以及至关重要的空性见解
- 从开始修炼到认知无我的这一系列过程,就是道谛
只讲苦谛四种行相的原因
从中箭到死亡这短短的几分钟,就好比我们生命的几十年,在这短暂的生命中,什么是最重要的?
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
问题
- 1.四谛分别是什么?
- 2.四谛对应的是那两种因果
- 3.苦谛的主要的四种行相是什么?
- 4.我们自己如何打算彻底的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?计划是什么?打算如何执行?